钢铁的逻辑到底是什么?
时间: 2021-08-05 10:46 钢铁 收藏


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,有色的逻辑能得到市场认可,水泥的逻辑也能得到市场认可,钢铁却似乎从不被认可。

任何一个兴盛的行业,都是带头大哥建立逻辑,然后市场向下挖掘,寻找次龙头、二线企业、三线企业。

比如白酒的茅台,后边五粮液、泸州老窖,然后水井坊之类的,再往后是酒鬼酒、舍得。

比如家电的美的,后边格力,然后是老板、苏泊尔。

比如运动服饰的安踏,然后是李宁,再往后是特步。

周期行业,有色里有紫金矿业这个带头大哥,水泥里有海螺这个带头大哥,工程机械里有三一重工这个带头大哥,化工里有万华化学这个带头大哥。

而钢铁的带头大哥——宝钢一直不太给力,只靠华菱、新钢这些小弟,无法向市场普及钢铁的逻辑。

其实如果抛掉宝钢,拿排在第二的华菱为代表,以16年初供给侧改革为起点,去跟紫金、海螺、三一、万华对比,华菱并不输:万华最猛涨850%、三一涨350%、紫金涨245%、华菱涨230%、海螺涨180%。

这是在当前钢铁行业估值最低的情况下,如果钢铁行业逻辑被认可,能提升一点估值,涨幅有望仅次于万华。


那么钢铁行业的逻辑到底是什么?

14-20年中国粗钢产量分别为8.23、8.04、8.08、8.32、9.28、9.96、10.53亿吨,16-17年的供给侧改革让钢铁企业盈利能力恢复,18年开始一直到今年上半年,钢铁企业在不扩产能的情况下想尽各种办法提高产量,20年的粗钢产量相比17年居然增长30%,这哪里有夕阳行业的样子啊!

这种增产,打破了全球的铁矿石供需平衡,再加上铁矿石主要掌握在三大矿山手里,他们可以联手操控,铁矿石价格从18年的70美元一路上涨到今年最高的230美元。

1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花了750亿美元,20年花了1270亿美元,今年上半年大概900亿美元。

这是什么概念?20年中国进口芯片3500亿美元,进口原油1800亿美元,铁矿石已经成为第三大项。

如果再不加控制,今年进口铁矿石的花费就要追上原油,达到1800亿美元级别,相比18年提高1000亿美元,6500亿人民币就这么送出去了啊,相当于13个茅台的净利润!

大家应该看过很多文章,关于芯片供应安全和石油供应安全的,如何避免受制于人、被吃拿卡要。

现在铁矿石的局面也已经非常严峻,却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。

 

过去几年钢价节节攀升,中国钢企的利润却并不高,为什么?

因为放任钢铁增产,激发对铁矿石的边际需求,铁矿石暴涨、推着钢价往上走,钢企的加工毛利是被压缩的,三大矿山把中国钢企和中下游制造业都给吃干抹净。

要想降低钢价和铁矿石价格,必须控制钢铁产量,把边际需求从上行打至下行,铁矿石才会降价。

后续的影响是,在铁矿石降价的同时,短期内钢价略微往上走,中长期会跟随铁矿石往下走,钢企毛利上升,中下游制造业也获利。

所以这里非常反常识,通常我们觉得增产会降价,限产会涨价,但钢铁主要是由铁矿石定价、不是由钢企定价,钢企增产短期降价、中长期涨价,钢企限产短期涨价、中长期降价。


最近几个月,对钢铁的产量控制是史无前例的严格,全国一盘棋,层层下达任务,就是为了争夺铁矿石定价权,效果非常好,铁矿石从230降到了180。

但铁矿石企业和相关利益方买通中国的一些媒体,操控舆论、迷惑人心,到处宣扬增产降价、限产涨价的错误逻辑,攻击中国钢铁企业暴利垄断、损伤了中下游。

上个月底的会议提出“纠正运动式减碳”,他们就大做文章,宣扬将放开生产,引发钢铁大跌、铁矿石大涨,8月2号钢企差点集体跌停。

随后的事实证明,不会放开钢铁生产,因为钢铁的限产本来就不是为了减碳,就是为了对付三大矿山。

未来一两年,铁矿石大概都将处于下行通道,钢价先涨后降,钢企毛利上升,钢铁行业的逻辑将慢慢被市场认知,利润与估值双击。

当然,迟早有一天,铁矿石的价格将跌无可跌,届时钢铁行业的成本红利消失,这轮周期就会见顶,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。


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恶化,其中一个核心点在于芯片利益,资本市场的态度是:

全力支持国产芯片,打倒狗日的美国!

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恶化,核心点就在于铁矿石利益,资本市场的态度却是:

中国钢企被澳大利亚铁矿石拿捏的死死的,没有投资价值。

发展国产芯片是国家战略,打压铁矿石价格同样是国家战略,只是不能公开的大肆宣传。

你们这些人,能不能把芯片上的爱国精神,往钢铁行业匀一匀?

评论
    表情
    推荐阅读